容易疲劳可通过调整作息、补充营养、适度运动、心理调节四个方法改善。疲劳可能与睡眠不足、营养失衡、缺乏运动、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
1、调整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是缓解疲劳的基础。成人每天需7-8小时高质量睡眠,建议固定就寝时间,避免熬夜。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尝试温水泡脚或听轻音乐帮助入睡。白天短暂午休不超过30分钟有助于恢复精力,但避免傍晚补觉影响夜间睡眠。
2、补充营养
均衡饮食能改善能量代谢。适当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导致的疲劳。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可促进糖类代谢,全谷物、鸡蛋、瘦肉是良好来源。注意规律三餐,避免高糖零食引起的血糖波动。
3、适度运动
规律锻炼能提升机体耐力。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持续30-40分钟可增强心肺功能。抗阻训练如深蹲、俯卧撑每周2-3次,能改善肌肉力量。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蛋白质,避免过度训练加重疲劳。
4、心理调节
长期压力会导致慢性疲劳。可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缓解紧张情绪,每天练习10-15分钟。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园艺等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建立社交支持系统,与亲友保持良性沟通。
改善疲劳需综合调理生活方式。除上述方法外,建议避免吸烟酗酒,工作时每90分钟休息5分钟活动肢体。若疲劳持续超过2周伴随体重下降、低热等症状,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感染等病理性因素。日常可饮用西洋参茶、黄芪红枣汤等药膳辅助调理,但不宜长期依赖咖啡因提神。保持环境通风良好,室内湿度控制在40%-60%也有助于减少疲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