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身体浮肿可能由药物副作用、低蛋白血症、淋巴回流障碍、心肾功能异常、静脉血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用药、补充营养、穿戴压力袜、监测脏器功能、抗凝治疗等方式缓解。
1、药物副作用
部分化疗药物如顺铂、紫杉醇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局部组织水肿。通常表现为四肢或面部轻度肿胀,停药后多可自行缓解。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必要时医生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方案。
2、低蛋白血症
化疗可能抑制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同时伴随食欲下降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后,水分从血管渗入组织间隙,常见眼睑及下肢凹陷性水肿。可通过进食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严重时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
3、淋巴回流障碍
淋巴结清扫术或肿瘤压迫可能破坏淋巴管结构,尤其乳腺癌术后易出现上肢淋巴水肿。表现为患肢皮肤增厚、按压无凹陷,可能伴随沉重感。早期可通过按摩理疗改善,穿戴医用压力袖套有助于促进淋巴液回流。
4、心肾功能异常
蒽环类化疗药如阿霉素可能引发心肌损伤,导致心源性水肿,多从足踝开始向上蔓延。肾毒性药物如顺铂可能引起水钠潴留,出现晨起眼睑浮肿。需定期检查心电图、肌酐清除率等指标,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呋塞米等药物。
5、静脉血栓
化疗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可能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单侧肢体突发肿胀、疼痛。超声检查可确诊,需紧急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禁忌按摩患肢以防肺栓塞。长期卧床者应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形成。
化疗期间每日记录体重变化,若24小时内增加超过1公斤需警惕水肿。饮食宜低盐高蛋白,限制每日饮水量。睡眠时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站立。出现呼吸困难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立即就医排查心肺肾功能。医护人员会根据水肿原因制定个性化处理方案,患者无须自行使用利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