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总管扩张可能由胆管结石、胆管炎、胆管肿瘤、先天性胆管异常、胆管狭窄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阻塞胆管可能导致肝总管扩张,通常伴随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治疗需解除梗阻,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炎利胆片等药物促进结石排出,严重时需行内镜下取石术。
2、胆管炎
细菌感染引发的胆管炎症可导致胆管壁水肿增厚,表现为发热、寒战伴肝区不适。急性期需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必要时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3、胆管肿瘤
胆管癌或壶腹周围肿瘤压迫胆管会引起进行性扩张,多伴有皮肤瘙痒、陶土样便。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可配合吉西他滨注射液、顺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4、先天性胆管异常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发育异常可自幼导致肝总管扩张,易反复发作胆管炎。明确诊断后应尽早行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避免继发肝硬化或癌变。
5、胆管狭窄
外伤或医源性损伤造成的胆管狭窄会使胆汁排出受阻,引发梗阻性黄疸。轻度狭窄可行球囊扩张术,严重者需手术重建胆道,术后使用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改善胆汁淤积。
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酒精及油腻食物刺激胆道系统。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扩张程度,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持续腹痛时应及时就诊。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补充脂溶性维生素,注意切口护理及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