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受伤一年后仍有疼痛可能与慢性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或软组织粘连等因素有关。建议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慢性跟腱炎常见于长期过度使用足部的人群,跟腱因反复牵拉出现无菌性炎症。疼痛多集中于脚跟后方,晨起或久坐后起步时加重,活动后稍缓解。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巴布膏等外用抗炎药物,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足底筋膜炎主要表现为足跟下方刺痛,尤其晨起第一步疼痛剧烈。可能与足弓结构异常或长期负重行走有关,建议更换足弓支撑鞋垫,避免赤脚行走,可尝试足底筋膜拉伸训练。
跟骨骨刺属于骨质增生性病变,X线检查可见跟骨底面骨性突起。当骨刺刺激周围软组织时会产生持续性钝痛,行走时压力集中会使症状加剧。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有效缓解炎症,严重者需考虑关节镜微创手术清除骨刺。软组织粘连多发生于外伤或手术后,瘢痕组织导致跟部活动受限并引发牵拉痛。康复治疗包括关节松动术和渐进性负重训练,必要时可注射玻璃酸钠改善关节润滑。
日常应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选择鞋跟高度2-3厘米的软底鞋。每日用温水泡脚15分钟,水中可加入艾叶或红花等活血中药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跑跳运动,可进行坐姿足部滚球按摩。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红肿发热,须及时复查排除感染或应力性骨折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