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有什么不良反应
发布于 2025/06/22 16:58
发布于 2025/06/22 16:58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可能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或低热,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呕吐、腹泻、食欲减退、低热、皮疹等,多数在1-2天内自行缓解。
部分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短暂呕吐,通常与疫苗刺激胃肠黏膜有关。呕吐次数较少且不伴随其他症状时,可暂观察。建议家长保持儿童侧卧位避免误吸,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溶液。若呕吐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胃肠疾病。
疫苗中的减毒活病毒可能引起轻度腹泻,大便性状多为稀水样,每日不超过3-4次。家长需注意臀部护理,每次排便后及时清洁并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红臀。腹泻期间可继续母乳喂养或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避免高糖饮食加重症状。
疫苗接种后1-2天内可能出现进食量减少,与胃肠道不适相关。可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苹果泥等,避免强迫进食。若超过48小时仍未恢复正常食量或出现尿量减少,需评估是否存在脱水情况。
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较为常见,通常无需使用退热药。建议家长保持环境通风,适当减少衣物,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超过24小时,需考虑是否合并其他感染,必要时就医检查。
少数儿童可能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多分布于躯干部位,不伴瘙痒。皮疹一般无须处理,2-3天可自行消退。若皮疹范围扩大或伴随水肿、呼吸困难等过敏表现,应立即就医处理。
接种后应留观30分钟观察急性过敏反应。日常护理需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抽搐、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或不良反应超过3天未缓解,应及时就医评估。哺乳期母亲接种后仍可正常喂养,但需注意观察婴儿反应。接种疫苗后2周内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以保证疫苗效果。
上一篇 : 肌肉骨骼疾病的CT检查意义
下一篇 : 胖子大腿内侧磨损红肿怎么回事,怎么办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