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对人体可能造成叮咬损伤、传播疾病、引发过敏反应等直接危害。
节肢动物通过口器刺入皮肤可导致局部红肿、疼痛或瘙痒,例如蚊虫叮咬后可能形成丘疹或水疱,部分人群对唾液蛋白过敏会出现大面积风团。某些种类如蜱虫的口器可能残留在皮肤内,增加继发感染风险。节肢动物作为媒介传播的疾病危害更为严重,蚊子可传播疟疾、登革热和乙型脑炎,蜱虫携带莱姆病螺旋体和森林脑炎病毒,跳蚤可能传播鼠疫杆菌。这些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高热、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节肢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或体表附着物可能成为过敏原,接触后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或特应性皮炎,严重时可出现喉头水肿等速发型超敏反应。部分节肢动物的体毛或毒液具有直接刺激性,如隐翅虫体液接触皮肤会导致皮炎,蝎子蜇伤可引起剧烈疼痛和神经毒性反应。
日常应做好环境清洁,及时清除积水减少蚊虫滋生,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衣物并使用驱虫剂。被节肢动物叮咬后避免抓挠,可用肥皂水清洗后冷敷处理,出现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居住区域定期开展灭虫工作,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床品衣物勤洗晒,食品密封保存。过敏体质人群需随身携带抗组胺药物,被蜱虫叮咬后应完整取出虫体并消毒伤口,两周内监测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莱姆病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