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手术后复查项目主要包括胃镜检查、腹部影像学检查、血常规检查、胃功能评估和营养状态监测。胃穿孔是胃肠外科急症,术后需规律随访以评估愈合情况并预防并发症。
1、胃镜检查
术后4-6周需首次胃镜检查,直接观察穿孔缝合处愈合情况。胃镜能发现吻合口溃疡、炎症或再穿孔迹象,同时可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若发现异常需缩短复查间隔,严重者可能需二次手术干预。
2、腹部影像学检查
腹部CT或超声用于评估腹腔内有无积液、脓肿等并发症。CT能清晰显示膈下游离气体残留情况,超声则便于动态监测腹腔积液变化。术后1周、1个月各检查一次,若存在持续发热或腹痛需增加检查频次。影像学异常可能提示吻合口瘘或感染性并发症。
3、血常规检查
通过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监测感染状态,血红蛋白水平反映术后出血风险。术后3天内每日检测,出院后每周复查直至指标正常。持续中性粒细胞升高可能提示腹腔感染,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4、胃功能评估
通过胃排空试验或上消化道造影评估胃动力恢复情况。术后1个月进行首次评估,若存在早饱、呕吐等症状需提前检查。胃瘫综合征患者需延长随访周期,必要时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等改善症状。
5、营养状态监测
定期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微量元素水平。术后早期以肠内营养为主,逐步过渡至软食。存在营养不良时需补充蛋白粉或维生素矿物质复合制剂,严重者需静脉营养支持。体重监测应每月进行,6个月内恢复至术前水平为理想目标。
胃穿孔术后患者应建立长期随访档案,前3个月每2周复查,3-6个月每月复查。饮食遵循从流质、半流质到软食的渐进原则,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硬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出现持续腹痛、呕血或黑便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术后1年内每3个月评估胃黏膜状态,慢性胃病患者需持续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