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术等方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过敏反应、气压损伤、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1、耳闷胀感
耳闷胀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症状,患者可能感觉耳内有堵塞感或压迫感。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导致中耳腔负压,引起耳闷胀感。感染或过敏反应可能导致中耳黏膜水肿,加重耳闷胀感。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进行鼓膜穿刺。
2、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多表现为传导性听力减退。中耳腔内积液可能影响听骨链振动,导致声音传导障碍。气压损伤或免疫因素可能导致中耳积液黏稠,进一步加重听力下降。治疗时可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或进行鼓膜置管术改善通气。
3、耳鸣
耳鸣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较为常见,多表现为低频嗡嗡声或搏动性耳鸣。中耳负压或积液可能刺激内耳结构,引发耳鸣症状。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咽鼓管黏膜肿胀,加重耳鸣。治疗时可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或进行咽鼓管吹张治疗。
4、耳痛
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耳痛,多表现为钝痛或压迫感。感染因素可能导致中耳黏膜炎症反应,引起疼痛症状。气压急剧变化可能加重耳痛。治疗时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或进行红外线理疗。
5、平衡障碍
少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能出现轻度平衡障碍或眩晕症状。中耳积液可能影响内耳压力平衡,导致前庭功能紊乱。免疫因素可能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加重平衡问题。治疗时可使用倍他司汀片改善微循环,必要时进行前庭康复训练。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注意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适当进行吞咽、打哈欠等动作有助于咽鼓管开放。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概率。保持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听力永久性损伤。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