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人怀孕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但并非遗传。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通过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如孕期抗病毒治疗、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大幅降低传播概率。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母体血液或体液可能导致感染。孕期病毒载量高的孕妇风险更高,但通过孕晚期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能建立双重免疫屏障。规范的联合阻断措施可使传播概率降至极低水平。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宫内感染,即胎儿在子宫内通过胎盘感染病毒。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孕妇乙肝病毒载量极高或存在胎盘异常时。产后哺乳传播风险较低,但乳头皲裂或婴儿口腔溃疡时可能发生传播。母乳喂养并非绝对禁忌,但需评估母亲病毒载量情况。
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前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等全面评估。孕期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新生儿除规范接种疫苗外,还需完成后续剂次接种并检测抗体水平。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肝功能与病毒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