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韧带损伤可能引发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肌肉萎缩、慢性疼痛和半月板损伤等并发症。膝关节韧带损伤通常由运动创伤、外力撞击或长期劳损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局部压痛等症状。
1、关节不稳
韧带损伤后关节稳定性下降,可能导致关节反复扭伤或脱位。关节不稳与韧带撕裂程度相关,轻度损伤可能仅表现为运动时不适,重度损伤可能出现行走困难。关节不稳可通过佩戴支具、康复训练改善,严重者需手术重建韧带。
2、创伤性关节炎
韧带损伤后关节力学改变,长期异常负荷可导致软骨磨损。创伤性关节炎通常表现为关节僵硬、活动时摩擦感,寒冷天气症状加重。早期可通过减轻体重、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缓解,晚期可能需关节置换。
3、肌肉萎缩
膝关节制动后股四头肌等肌肉可能出现废用性萎缩。肌肉萎缩表现为患肢围度减小、力量下降,可能影响步态。可通过电刺激、等长收缩训练预防,恢复期需渐进性抗阻训练。
4、慢性疼痛
韧带损伤未及时治疗可能转为慢性疼痛,与局部炎症反应持续存在有关。慢性疼痛表现为休息痛、夜间痛,可能放射至小腿。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配合冲击波治疗。
5、半月板损伤
韧带损伤时关节异常移位可能继发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损伤表现为关节交锁、弹响,下蹲时疼痛加剧。轻度损伤可关节镜修整,重度撕裂需半月板缝合术,术后需限制负重活动。
膝关节韧带损伤后应避免过早负重,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直腿抬高、踝泵等训练。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定期复查评估韧带愈合情况,出现关节肿胀发热需及时就医。夜间睡眠时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急性期过后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