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能出现腰部酸痛、下肢放射痛、活动受限等前驱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由椎间盘退变、外伤劳损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神经压迫症状。
1、腰部酸痛
早期常见腰部持续性钝痛或酸胀感,久坐、弯腰时加重。疼痛多位于下腰部,可能伴随肌肉紧张。这种症状与椎间盘纤维环轻微损伤有关,可通过热敷、卧床休息缓解。若出现夜间痛醒或晨起僵硬,需警惕病情进展。
2、下肢放射痛
典型表现为臀部至大腿后侧的牵涉痛,咳嗽时疼痛加剧。疼痛可能延伸至小腿外侧或足背,提示神经根受压。部分患者会出现触电样刺痛,行走时症状明显。这种放射痛多由突出的椎间盘刺激坐骨神经引起。
3、活动受限
腰部前屈、旋转动作受阻,严重时无法完成系鞋带等日常动作。患者常采取保护性姿势,如侧卧屈膝位。活动受限与椎间盘突出导致脊柱稳定性下降有关,急性期需佩戴腰围保护。
4、感觉异常
部分患者早期出现下肢麻木、蚁走感,多集中在足背或小腿外侧。可能与神经根缺血缺氧有关,严重时会出现袜套样感觉减退。这种异常感觉在平躺时可能减轻,久站后加重。
5、肌力下降
表现为足趾背伸无力、踮脚困难等,常见于L4-L5节段突出。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需蹲下休息。肌力下降提示神经根长期受压,需及时进行肌电图检查评估。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避免搬运重物、久坐等行为,睡眠选择硬板床。可进行游泳、小燕飞等低强度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若出现排尿困难、会阴麻木等马尾综合征表现,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保持正确坐姿,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