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可能由昆虫叮咬、过敏反应、接触性刺激物、感染因素及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色丘疹、剧烈瘙痒、局部肿胀等症状,严重时可伴随水疱或继发感染。
1、昆虫叮咬
蚊虫、跳蚤、螨虫等节肢动物叮咬是常见诱因,其唾液中的蛋白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皮肤表现为群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中央可见叮咬痕迹。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止痒,避免抓挠。若继发感染需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抗感染。
2、过敏反应
接触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可能导致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典型症状为突发性风团样皮疹伴瘙痒,可能合并眼睑或口唇水肿。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或西替利嗪滴剂抗过敏,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
3、接触性刺激物
某些植物汁液、化学洗涤剂或金属饰品可能直接刺激皮肤屏障。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呈现边界清晰的红斑或丘疹。建议立即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避免摩擦。症状持续需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或他克莫司软膏控制炎症。
4、感染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诱发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如链球菌感染后出现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皮损可能伴随发热或淋巴结肿大。需针对原发感染治疗,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控制细菌感染,同时配合地奈德乳膏缓解皮肤症状。
5、遗传易感性
特应性体质或家族过敏史人群更易发病,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缺陷。此类患者常合并湿疹或过敏性鼻炎病史。日常需加强皮肤保湿,使用尿素维E乳膏修复屏障,急性期需在医生指导下系统用药。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除螨杀虫;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减少摩擦;避免摄入已知过敏食物如海鲜、坚果;洗澡水温不超过38℃,沐浴后及时涂抹保湿霜。若皮疹持续超过48小时不消退、出现发热或脓性分泌物,应立即至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或皮肤活检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