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瘫痪病人慢慢失去吞咽功能可通过调整饮食性状、吞咽功能训练、使用营养补充剂、胃造瘘术、鼻饲管置入等方式干预。吞咽功能障碍通常由脑干损伤、神经传导异常、肌肉协调性下降、咽喉反射减弱、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性状
将食物处理为糊状或泥状,避免干硬、粘稠及大块食物。选择稠度适中的营养糊,如加入增稠剂的米糊、菜泥、肉糜等,减少误吸风险。每餐进食量控制在200-300毫升,采用少量多餐模式,进食时保持坐位或床头抬高30度。
2、吞咽功能训练
由康复医师指导进行冰刺激训练、声门上吞咽法、门德尔松手法等专业训练。每日重复进行口唇闭合、舌肌抗阻、空咽动作等基础练习,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改善咽喉肌群协调性。训练需持续3-6个月,家属应学习辅助手法。
3、使用营养补充剂
选择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如能全素、瑞素等,或短肽型营养剂如百普力。每日补充400-600毫升营养液,分4-6次给予,可添加维生素B12、锌等微量元素。注意监测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及时调整补充方案。
4、胃造瘘术
对长期吞咽困难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可建立永久性营养通道。术后使用硅胶胃造瘘管,每日灌注6-8次流食,每次不超过250毫升。需定期更换造瘘管并消毒周围皮肤,注意观察有无渗漏、感染等并发症。
5、鼻饲管置入
短期营养支持可选择鼻胃管,使用聚氨酯材质喂养管留置不超过4周。灌注时采用肠内营养泵控制流速,起始速度20-30毫升/小时,逐渐增至80-100毫升/小时。每日冲洗管道2-3次防止堵塞,注意体位性反流预防。
家属需定期为患者清洁口腔,进食后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观察有无咳嗽、发热等误吸征象,记录每日出入量及体重变化。建议每3个月评估营养状况,配合言语治疗师调整康复计划,必要时进行视频荧光吞咽检查。避免强行经口喂食导致吸入性肺炎,夜间可抬高床头15-2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