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淋巴管炎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红肿热痛、皮肤红线、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肢体活动受限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局部处理、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下肢淋巴管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及时干预以防止病情进展。
1、局部红肿热痛
早期表现为感染部位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有灼热感和明显压痛。常见于足部伤口或趾间真菌感染后,细菌经淋巴管上行引发炎症。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配合头孢呋辛酯片口服控制感染。若红肿范围超过3厘米或持续加重需就医。
2、皮肤红线
特征性表现为皮下出现红色条索状痕迹,沿淋巴管走向延伸至腹股沟区域。红线触之硬韧,伴随跳痛感,提示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需卧床抬高患肢,静脉输注注射用青霉素钠,配合硫酸镁溶液湿敷缓解症状。
3、淋巴结肿大
腹股沟淋巴结多呈蚕豆大小肿块,压痛明显,可能伴随化脓。与淋巴回流受阻有关,严重时可形成脓肿。超声检查明确范围后,可穿刺引流并送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阿奇霉素分散片或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
4、发热乏力
体温可达38-39℃,伴随寒战、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需补充电解质溶液,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退热,同时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控制菌血症风险。
5、肢体活动受限
因炎症导致下肢沉重僵硬,关节屈伸困难。慢性期可能出现象皮肿等淋巴水肿后遗症。急性期过后可采用低频脉冲理疗仪促进淋巴回流,中药熏洗选用黄柏、苦参等清热解毒药材,必要时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日常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赤足行走,及时处理足癣等感染灶。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C,限制高盐食物预防水肿。恢复期可进行抬腿运动促进淋巴循环,睡眠时垫高患肢15厘米。出现发热或红线蔓延时须24小时内就诊,禁止自行挤压肿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