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确诊通常需要做血常规检查、血清铁蛋白检测、血清铁检查、总铁结合力检测、骨髓铁染色等检查。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的贫血类型,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基础项目,主要观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缺铁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浓度通常低于正常值,红细胞体积偏小,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特征。血常规检查快速简便,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2、血清铁蛋白检测
血清铁蛋白是反映体内铁储备最敏感的指标,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该检查能早期发现铁缺乏状态,甚至在血红蛋白下降前就能检测到铁储备不足。血清铁蛋白检测对鉴别缺铁性贫血与其他类型贫血具有重要价值。
3、血清铁检查
血清铁检查直接测量血液中铁元素的含量,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水平通常降低。该检查需在早晨空腹状态下进行,避免饮食影响检测结果。血清铁检查结合总铁结合力检测可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帮助判断铁代谢状态。
4、总铁结合力检测
总铁结合力反映血液中转铁蛋白结合铁的能力,缺铁性贫血患者总铁结合力往往升高。转铁蛋白是运输铁的主要蛋白,当体内铁缺乏时,肝脏合成更多转铁蛋白以增强铁的吸收和转运能力,导致总铁结合力增高。
5、骨髓铁染色
骨髓铁染色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骨髓中铁储备情况。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涂片经普鲁士蓝染色后,骨髓细胞内外可见铁颗粒明显减少或消失。该检查为有创操作,通常在常规检查无法确诊时采用。
缺铁性贫血患者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铁吸收,可搭配食用新鲜水果。避免同时摄入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浓茶、咖啡。定期复查血常规指标,遵医嘱补充铁剂,不可自行调整用药剂量。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