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6/25 10:39

痛风石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关节肿胀疼痛、痛风石形成、关节活动受限、皮肤破溃感染、肾功能损害等。痛风石病是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1、关节肿胀疼痛

痛风石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突发性红肿热痛,多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疼痛常在夜间发作,程度剧烈,可伴有皮肤发红发热。急性发作期关节肿胀明显,触摸时有明显压痛。随着病情进展,关节疼痛会从间歇性发作逐渐转为持续性。

2、痛风石形成

尿酸盐结晶长期沉积会在关节周围形成痛风石,表现为皮下可触及的结节,质地坚硬,大小不等。常见于耳廓、手指、肘部、足跟等部位。痛风石可逐渐增大,导致局部组织变形。较大的痛风石可能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引起相应症状。

3、关节活动受限

慢性痛风石病患者会出现关节活动度下降,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腔内可导致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形成痛风性关节炎。长期炎症刺激还会引起关节周围纤维化和骨赘形成,进一步加重关节功能障碍。

4、皮肤破溃感染

体积较大的痛风石可能突破皮肤表面形成溃疡,排出白色粉笔末样尿酸盐结晶。破溃处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加重,可有脓性分泌物。皮肤溃疡愈合缓慢,可能形成慢性窦道,增加治疗难度。

5、肾功能损害

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盐在肾脏沉积,引起痛风性肾病。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蛋白尿、血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结石也是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肾绞痛、血尿、尿路感染等表现。

痛风石病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适度运动可改善关节功能,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关节损伤。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和肾功能,遵医嘱规范使用降尿酸药物,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出现急性发作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