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可能由直接暴力、间接扭转力、重复应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破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制动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
1、直接暴力
足部外侧受到撞击或挤压可能导致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常见于运动损伤或意外跌倒。患者通常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肿胀和淤血。治疗需立即停止活动,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2、间接扭转力
足部突然内翻时腓骨短肌强力牵拉可能造成撕脱性骨折,多见于篮球、足球等急停变向运动。典型症状为足外侧压痛和行走困难。初期需冰敷并抬高患肢,使用行走靴保护,配合云南白药气雾剂、跌打镇痛膏、活血止痛胶囊等促进恢复。
3、重复应力
长期过度训练可能导致疲劳性骨折,常见于新兵训练或长跑运动员。表现为逐渐加重的钝痛和局部压痛。需要完全停止负重活动6-8周,补充钙尔奇D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碳酸钙D3片等促进骨愈合。
4、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群因骨量减少易发生低能量骨折,轻微扭伤即可导致。可能伴随脊柱变形或全身骨痛。除骨折处理外,需长期服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雷洛昔芬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配合日光浴和平衡训练。
5、病理性骨破坏
骨肿瘤、骨髓炎等疾病会削弱骨骼强度引发病理性骨折。常伴有夜间痛、发热或体重下降。需通过CT或MRI明确病因,可能需行病灶刮除术配合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等抑制骨破坏药物。
骨折初期应严格避免患肢负重,使用拐杖辅助行走。恢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足趾抓毛巾等康复训练,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注意补充牛奶、鱼类、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固定器松动或疼痛加剧需及时复诊。吸烟饮酒可能延缓骨愈合,建议治疗期间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