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糖尿病肾病可通过控制血糖、监测血压、调整饮食、定期筛查肾功能、避免肾毒性药物等方式实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
1、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诱因,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患者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同时通过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尤其需防范夜间低血糖。
2、监测血压
高血压会加速肾小球损伤,血压目标值建议低于130/80mmHg。可遵医嘱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这类药物兼具肾脏保护作用。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3、调整饮食
采用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蛋白质以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为主。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有助于延缓糖分吸收。严格限制高糖高脂食物,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4、定期筛查
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和血肌酐检查。若出现泡沫尿、夜尿增多等早期症状,需缩短筛查间隔。通过肾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评估肾脏结构变化,实现早诊断早干预。
5、避免肾毒性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部分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注射液等可能加重肾脏负担。使用药物前需评估肾功能,必要时调整剂量。造影剂检查前后应充分水化,减少造影剂肾病风险。
糖尿病患者需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长时间憋尿。出现下肢水肿、食欲减退等异常时立即就医。通过综合管理可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维持肾功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