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垂直压缩型损伤分为几种

发布于 2025/06/26 12:59

腰椎垂直压缩型损伤主要分为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屈曲压缩性骨折、屈曲牵张性损伤和骨折脱位五种类型。

1、压缩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是腰椎垂直压缩型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高处坠落或重物砸伤等垂直暴力导致。椎体前柱和中柱受到压缩,后柱结构保持完整。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但神经损伤相对少见。治疗上可采用卧床休息、支具固定等保守方法,严重时需行椎体成形术。

2、爆裂性骨折

爆裂性骨折属于较严重的损伤类型,椎体前中后三柱均受累。骨折块可能向四周移位,容易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患者除剧烈腰痛外,常伴有下肢麻木、肌力下降等神经症状。CT检查可明确骨折块移位情况,治疗需根据神经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减压内固定或保守治疗。

3、屈曲压缩性骨折

屈曲压缩性骨折多由屈曲暴力合并轴向压力造成,椎体前柱压缩程度大于后柱。X线侧位片可见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形成楔形变。这类损伤稳定性相对较好,神经损伤发生率较低。治疗以卧床休息、疼痛管理和功能锻炼为主,严重畸形可能需要手术矫正。

4、屈曲牵张性损伤

屈曲牵张性损伤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后柱韧带结构常发生撕裂。损伤机制为屈曲暴力合并牵张力,可能导致椎间盘和小关节破坏。患者疼痛明显,翻身困难,需通过MRI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固定以恢复脊柱稳定性,防止后期畸形。

5、骨折脱位

骨折脱位是最严重的类型,椎体不仅发生骨折还伴有脱位,三柱结构完全破坏。这种损伤多由高能量创伤引起,常合并严重神经损伤甚至截瘫。需急诊进行影像学评估,绝大多数病例需要手术复位固定,术后需长期康复治疗以恢复神经功能。

腰椎垂直压缩型损伤患者应避免早期负重活动,卧床期间需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使用腰围保护3-6个月。饮食上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出现新发神经症状需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