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特点包括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温度降低、足部溃疡及坏疽等。该病变主要由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引发,可能伴随神经病变和感染风险增加。
1、间歇性跛行
患者行走时因肌肉缺血出现下肢疼痛,休息后可缓解。这与下肢动脉狭窄导致的血流不足有关,需通过血糖控制、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氯吡格雷片治疗,严重时需血管介入手术。
2、静息痛
夜间或平卧时下肢持续性疼痛,提示缺血加重。可能与微循环障碍和神经病变相关,需使用扩血管药物如前列地尔注射液,并配合镇痛治疗。足部保暖和抬高患肢有助于缓解症状。
3、皮肤温度降低
患肢皮温较对侧明显下降,触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这是血管狭窄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需通过多普勒超声评估血流情况,并加强足部护理预防冻伤。
4、足部溃疡
高血糖环境下伤口愈合能力下降,轻微外伤即可发展为慢性溃疡。需清创后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并控制感染。合并神经病变时可能无痛感,需每日检查足部。
5、坏疽
组织缺血坏死常从足趾开始,呈黑色干性坏疽或伴有感染的湿性坏疽。需紧急处理感染源,必要时截肢。与血管完全闭塞相关,术前需评估血管重建可能性。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下肢皮肤状况,选择宽松鞋袜避免摩擦,保持足部清洁干燥。严格控制血糖和血脂,戒烟并适度运动改善循环。定期进行踝肱指数检测和血管超声筛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足部出现伤口或颜色变化时须立即处理,避免延误治疗导致截肢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