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儿童肺结核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原则,主要措施有隔离防护、规范用药、营养支持、定期复查、心理疏导。
1、隔离防护
患儿需单独居住通风良好的房间,佩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播。家长接触患儿前后需用含氯消毒液洗手,患儿餐具毛巾需煮沸消毒。隔离期持续至痰涂片转阴且临床症状改善,通常需要2-3个月。居家环境每日紫外线消毒30分钟,被褥衣物定期暴晒。
2、规范用药
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组合。用药期间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即使症状消失也需完成6-9个月疗程。家长需设置服药提醒,观察是否出现皮肤黄染、视力模糊等药物不良反应。漏服药物需在12小时内补服,超过时间则不再补服。
3、营养支持
每日需保证每公斤体重1.5-2克优质蛋白摄入,可食用鸡蛋羹、清蒸鱼、瘦肉粥等易消化食物。补充维生素A/D促进肺部修复,多吃胡萝卜泥、菠菜猪肝汤。两餐之间添加坚果粉、牛油果等高热能辅食,每周监测体重增长情况。
4、定期复查
治疗初期每2周复查肝肾功能,稳定后改为每月复查。每3个月进行胸部X线检查评估病灶吸收情况,痰培养每2个月重复检测直至转阴。若出现持续低热、咳嗽加重需立即复诊,警惕耐药结核或合并感染可能。
5、心理疏导
长期隔离易引发患儿焦虑抑郁,家长可通过绘本讲解疾病知识,用玩具听诊器模拟检查减少恐惧。学龄儿童可安排线上课程维持社交,治疗满3个月后经医生评估可适当户外活动。建立奖励机制鼓励配合治疗,避免因服药抵触产生心理阴影。
患儿饮食应少量多餐避免胃肠负担,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康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剧烈奔跑。保持每日12小时睡眠,卧室温度维持在20-24℃。注意观察咳嗽咳痰性状变化,记录体温波动情况。避免接触感冒人群,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治疗期间暂停接种其他活疫苗,痊愈后需补种卡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