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上髁炎按中医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发布于 2025/06/28 06:39
发布于 2025/06/28 06:39
肱骨外上髁炎在中医辨证中主要分为风寒湿痹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气血两虚型四种证型。该病属于“筋伤”范畴,多因局部劳损或外邪侵袭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多因肘部长期受寒湿侵袭所致,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遇冷加重、局部畏寒、活动受限。治疗需祛风散寒除湿,可选用桂枝附子汤加减,配合艾灸或雷火灸温通经络。日常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冷水刺激。
常由急性扭伤或慢性劳损引起,症状为刺痛固定、局部肿胀青紫、夜间痛甚。治疗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合七厘散,外敷活血止痛膏。急性期应制动休息,恢复期可配合刺络拔罐疗法。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表现为隐痛绵绵、握力减退、伴腰膝酸软。治疗需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常用独活寄生汤或壮筋养血汤,配合杜仲、骨碎补等药材。日常可适度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
常见于体质虚弱者,症状为酸痛无力、劳累加重、面色萎黄。治疗当益气养血,方选八珍汤加味,可配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饮食宜多食山药、红枣等补益之品,避免过度使用患肢。
中医治疗需根据具体证型辨证施治,除内服中药外,可结合针灸取穴(如曲池、手三里等)、推拿理筋手法等综合疗法。急性期建议减少患肢负重,恢复期逐步进行握力球训练等康复锻炼,日常避免提重物及重复性腕背伸动作,注意劳逸结合。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症状加重,需考虑西医介入治疗。
上一篇 :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创面二次感染
下一篇 : 男性生殖系统器疱疹严重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