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可能由水源污染、食用未煮熟食物、接触感染者等原因引起,戊肝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
1、水源污染
饮用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水源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病毒可通过粪便污染地下水或地表水,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易发生。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日常需煮沸饮用水,避免直接饮用生水。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护肝药物。
2、食用未煮熟食物
食用被病毒污染的贝类、猪肝等未彻底加热的食物可能导致感染。病毒在100℃高温下5分钟可灭活。患者常见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表现。建议彻底煮熟肉类及海鲜,处理生食后及时洗手。急性期需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葡萄糖口服液等支持治疗。
3、接触感染者
与戊肝患者密切接触可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尤其在家庭或集体生活环境中。病毒潜伏期2-9周,感染者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痛、皮肤瘙痒等症状。需隔离患者排泄物,加强个人卫生。免疫低下者可遵医嘱使用胸腺肽肠溶片调节免疫功能,合并胆汁淤积时可用熊去氧胆酸胶囊。
戊肝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适量摄入南瓜粥、山药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持续加重、意识模糊等表现时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饭前便后洗手,生熟食分开处理,高危人群可咨询医生是否需接种戊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