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灌注化疗和介入治疗是两种不同的肿瘤治疗方法,动脉灌注化疗主要通过动脉导管将化疗药物直接输送到肿瘤部位,介入治疗则包括血管栓塞、射频消融等多种技术手段。两者在操作方式、适用范围和治疗效果上存在差异。
动脉灌注化疗通过导管将高浓度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药物首过效应使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显著提高,同时减少全身副作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局部晚期实体瘤,尤其是肝脏、头颈部等血供丰富的肿瘤。介入治疗中的血管栓塞术通过阻断肿瘤血供导致缺血坏死,射频消融则利用高温直接破坏肿瘤组织。介入治疗对早期肝癌、肺癌等实体瘤效果较好,部分患者可达到根治效果。
动脉灌注化疗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完全杀灭转移病灶,需联合全身化疗。介入治疗中的栓塞材料可能引起发热、疼痛等栓塞后综合征,消融治疗对较大肿瘤效果有限。两种方法都可能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动脉灌注化疗更侧重药物局部作用,介入治疗更侧重物理性肿瘤灭活,临床常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及患者状况选择或联合应用。
选择治疗方案需结合肿瘤病理类型、分期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评估。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出现发热、剧烈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术后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高蛋白、易消化为主,有助于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