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主要有皮肤苍白、乏力、头晕、心悸、异食癖等。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引起的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慢性失血等因素引起。
1、皮肤苍白
皮肤苍白是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部、口唇、甲床等部位颜色变浅。由于血红蛋白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皮肤血管收缩以优先保证重要器官供血,导致皮肤颜色变淡。患者可能伴有眼睑结膜苍白,严重时可出现匙状甲。日常可通过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改善,必要时需遵医嘱服用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补铁药物。
2、乏力
乏力表现为容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轻微体力活动后即感到疲倦。血红蛋白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能量代谢受阻,乳酸堆积增多引发疲劳感。患者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建议调整饮食结构,适量增加牛肉、菠菜等高铁食物,中重度贫血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药物。
3、头晕
头晕多发生在体位改变或劳累时,伴随视物模糊、站立不稳等症状。脑组织缺氧导致血管代偿性扩张,可能引发搏动性头痛。长期贫血还可能影响前庭功能,加重头晕症状。轻度贫血可通过食疗改善,如食用猪血、黑木耳等高铁食材,严重贫血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静脉注射蔗糖铁注射液配合治疗。
4、心悸
心悸表现为自觉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脏为代偿供氧不足而加快收缩频率,长期可能导致心脏扩大。患者可能伴有气短、胸闷等症状,心电图检查可见窦性心动过速。除补充富马酸亚铁颗粒等药物外,建议限制浓茶咖啡摄入以免影响铁吸收,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
5、异食癖
异食癖多见于儿童患者,表现为对非食物物质如泥土、冰块等的异常渴望。铁缺乏可能影响神经递质代谢,导致味觉异常和行为改变。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口角炎、舌炎等黏膜损伤。家长需关注孩子饮食均衡,必要时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儿童适用剂型。
缺铁性贫血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红肉、动物血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的食物,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与钙剂、浓茶同服影响铁质吸收。定期复查血常规,重度贫血或补铁治疗无效时需排查消化道出血等潜在病因。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补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