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脓疱疮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患处、使用外用药物、调整饮食、及时就医等方式护理。脓疱疮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皮肤脓疱、糜烂、结痂等症状。
1、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沐浴露。清洗后可用干净纱布吸干水分,防止细菌滋生。脓疱未破溃时可用碘伏消毒液局部消毒,减少感染扩散风险。家长需注意患儿衣物、床单的定期更换与高温消毒。
2、避免抓挠患处
为患儿修剪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抓破脓疱导致继发感染。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止痒。夜间睡眠时可给患儿穿着长袖衣物,减少无意识抓挠。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处是否有红肿加重或发热等全身症状。
3、使用外用药物
局部可遵医嘱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较大脓疱需由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抽吸脓液后包扎。结痂部位可外用红霉素软膏软化痂皮,切忌强行撕脱。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是否有皮肤过敏反应。
4、调整饮食
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鸡蛋羹、鱼肉泥等食物,帮助皮肤修复。多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增强免疫力。避免海鲜、辛辣等易致敏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需同步减少刺激性饮食摄入。
5、及时就医
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或皮损扩散至面部等状况,需立即就诊。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阿奇霉素颗粒等口服抗生素。严重者需进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针对性选择注射用青霉素钠等药物治疗。
护理期间应让患儿单独使用毛巾、浴盆等物品,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室温维持在24-26℃为宜。恢复期可适当晒太阳促进皮肤愈合,但需避开正午强光时段。若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皮损,需同步排查治疗以防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