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预防早产可通过规律产检、控制感染、避免过度劳累、均衡营养、管理慢性疾病等方式实现。早产可能由子宫异常、妊娠并发症、生殖道感染、多胎妊娠、胎盘问题等因素引起,需针对性干预。
1、规律产检
定期产检能及时发现宫颈机能不全、胎膜早破等早产高危因素。孕早期应完成甲状腺功能、糖耐量等基础筛查,孕中晚期通过超声监测宫颈长度。若发现宫颈缩短,医生可能建议宫颈环扎术或黄体酮支持治疗。
2、控制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性阴道炎等生殖道感染会刺激子宫收缩。出现尿频尿痛、异常分泌物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日常注意会阴清洁,性生活前后做好卫生防护,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阴道益生菌制剂。
3、避免过度劳累
长时间站立、提重物或精神紧张可能诱发宫缩。建议每日连续活动不超过2小时,保证8小时睡眠。出现下腹坠胀、腰酸等先兆早产症状时,需立即卧床休息并监测宫缩频率,必要时使用宫缩抑制剂如盐酸利托君。
4、均衡营养
缺乏优质蛋白、维生素E或Omega-3脂肪酸可能增加早产风险。每日需摄入足量鱼类、禽蛋及深色蔬菜,适量补充钙剂和铁剂。避免高糖饮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严格控糖,血糖波动可能诱发羊水过多或胎膜早破。
5、管理慢性疾病
妊娠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需持续监测。血压超过140/90mmHg时应调整降压方案,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孕前需评估用药安全性,如羟氯喹可在孕期持续使用控制病情。
预防早产需贯穿整个孕期,建议每日记录胎动变化,避免接触烟草和酒精。适当进行盆底肌训练可增强宫颈承托力,但出现阴道流血、规律宫缩等异常需立即就医。保持乐观心态,焦虑情绪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子宫稳定性,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