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可以初步筛查脑癌,但确诊需要结合核磁共振等进一步检查。脑癌的影像学诊断主要有CT平扫、增强CT、核磁共振平扫、增强核磁共振、病理活检五种方式。
1、CT平扫
CT平扫能显示脑部占位性病变的位置和大小,对出血、钙化等特征敏感。但低密度的小肿瘤可能被颅骨伪影掩盖,对脑干等后颅窝区域分辨率有限。常见胶质瘤在CT上多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影,周围伴有水肿带。
2、增强CT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可观察血脑屏障破坏情况,多数恶性肿瘤呈现明显强化。但部分低级别胶质瘤强化不明显,容易漏诊。增强CT对判断肿瘤与血管关系有优势,适合评估手术可行性。
3、核磁共振平扫
核磁共振软组织对比度优于CT,能清晰显示脑膜、垂体等细微结构。T1加权像上肿瘤多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可鉴别肿瘤与梗死灶,是脑干肿瘤的首选检查。
4、增强核磁共振
增强核磁共振对微小转移灶的检出率比CT高,能发现毫米级病灶。多模态成像可区分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灌注加权成像能评估肿瘤血供情况,有助于术前分级。
5、病理活检
最终确诊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立体定向穿刺或手术获取标本。免疫组化可确定分子分型,指导靶向治疗。部分深部肿瘤活检风险高,需综合影像特征进行临床诊断。
脑癌患者日常需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头部运动。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类、西蓝花等。适当进行认知训练有助于功能恢复,出现头痛加重或肢体麻木应及时复查。建议每3-6个月随访影像检查,监测病情变化。治疗期间可配合中医调理,但不可替代正规抗肿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