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腺堵塞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感染、外伤或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泪腺堵塞主要表现为泪液排出受阻、溢泪、眼睑肿胀等症状,可通过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泪道置管等方式治疗。
1、先天性发育异常
部分新生儿因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完全,导致Hasner瓣膜未正常开放形成先天性泪腺堵塞。患儿出生后出现持续性溢泪、眼睑湿疹,可能继发泪囊炎。临床采用泪囊区按摩配合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控制感染,多数患儿在6月龄前自愈。若症状持续需行泪道探通术,使用一次性泪道探针疏通阻塞部位。
2、炎症感染
慢性结膜炎、泪囊炎等炎症反复刺激可造成泪小管黏膜水肿粘连。患者表现为内眦部脓性分泌物、按压泪囊区有黏液反流。急性期需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抗炎,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控制感染。慢性患者建议行泪道激光成形术,利用YAG激光光纤打通阻塞段并置入硅胶管维持通畅。
3、外伤或肿瘤
眼眶骨折碎片压迫泪道或面部外伤导致泪小管断裂,可引起机械性泪腺堵塞。邻近部位如泪囊肿瘤、鼻腔肿物生长也会压迫泪道系统。这类患者需通过CT泪道造影明确阻塞位置,根据病因选择泪小管吻合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或肿瘤切除术。术后需定期冲洗泪道并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预防瘢痕形成。
日常应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出现溢泪症状时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洁眼睑边缘,外出佩戴防护眼镜减少风沙刺激。中老年人群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发现泪道异常及时干预。先天性泪腺堵塞患儿家长需掌握正确按摩手法,每日沿鼻梁侧面向下按压泪囊区数次帮助疏通。若保守治疗无效或伴发急性泪囊炎,需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