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不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两者是不同但可能关联的疾病。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的终末阶段。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
1、病因差异
冠心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斑块堆积导致血管狭窄。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可加速动脉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为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表现,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其常见诱因,其他如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也可导致。
2、病理机制
冠心病核心是心肌供氧不足,心绞痛发作时出现一过性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为特征,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进而引发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冠心病持续进展可能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3、症状表现
冠心病典型症状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乏力,平卧时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端坐呼吸。
4、诊断方法
冠心病诊断依赖冠状动脉CTA或造影显示血管狭窄,结合运动负荷试验。充血性心力衰竭需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射血分数,配合脑钠肽检测,胸片可见肺淤血征象。两者均可通过心电图发现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表现。
5、治疗方向
冠心病治疗以改善心肌供血为主,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扩张血管,必要时行支架植入。充血性心力衰竭需利尿减轻负荷,如呋塞米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改善心室重构,严重病例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冠心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心力衰竭患者需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限制水分摄入,保持适度有氧运动。两类患者均需遵医嘱长期用药,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