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主要通过来源、化学性质及代谢途径区分。直接胆红素是间接胆红素经肝脏转化后的水溶性产物,间接胆红素则是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脂溶性物质。
直接胆红素由间接胆红素在肝细胞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可通过胆汁排入肠道,最终随粪便排出。其水溶性高,能通过肾脏滤过,少量可从尿液中检测到。临床检测中,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胆汁淤积、胆管结石等肝胆系统疾病,此时患者可能出现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时,直接胆红素能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无需添加酒精等加速剂。
间接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未经肝脏处理前为脂溶性,需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运输。其数值异常增高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黄疸等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巩膜黄染、乏力等表现。检测时需加入酒精使间接胆红素与重氮试剂发生反应。由于不能通过肾脏排泄,尿液中通常检测不到间接胆红素。
日常体检发现胆红素异常时,建议完善肝功能、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避免高脂饮食,限制酒精摄入,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肝胆功能恢复。若出现皮肤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