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是哪些原因引起 引起肛裂的5大因素需注意了
发布于 2025/06/29 13:49
发布于 2025/06/29 13:49
肛裂可能由便秘、腹泻、分娩损伤、肛门括约肌痉挛、慢性炎症等因素引起。肛裂通常表现为排便疼痛、便血、肛门瘙痒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温水坐浴、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粪便干硬导致排便时过度用力,容易撕裂肛管皮肤形成肛裂。长期便秘会使肛管反复受损,难以愈合。患者可能出现排便时剧烈疼痛、便后滴血等症状。治疗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配合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缓泻药物软化粪便。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软膏缓解括约肌痉挛。
频繁排便刺激肛管黏膜,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甚至撕裂。慢性腹泻患者因粪便酸碱度改变,更易引发肛周皮肤损伤。常见症状包括肛门灼痛、黏液便附着等。需治疗原发肠道疾病,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控制腹泻,同时保持肛周清洁干燥。
生产过程中胎儿头部压迫导致会阴及肛管撕裂,产后便秘会加重伤口裂开风险。产妇可能出现排便困难、创面渗血等症状。建议产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局部涂抹复方角菜酸酯乳膏保护创面。会阴撕裂严重者需手术缝合。
肛管肌肉持续性收缩导致局部缺血,降低组织修复能力。神经调节异常或疼痛反射均可引发痉挛,表现为排便后肛门紧缩感持续数小时。治疗可采用温水坐浴缓解痉挛,配合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必要时行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可导致肛管溃疡长期不愈。患者常伴腹泻、腹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需控制原发病活动期,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等抗炎药物,局部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
预防肛裂需保持规律排便习惯,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适量饮用温水软化粪便。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出现排便疼痛或便血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泻药加重损伤。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防止肛门狭窄等并发症。
上一篇 : 弯腰屁股上面的骨头疼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 胸腔积液可以做哪些辅助检查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