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癌可能与基因突变、电离辐射暴露、甲状旁腺腺瘤恶变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手术切除、靶向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化疗、对症支持治疗等方式干预。甲状旁腺癌是起源于甲状旁腺的罕见恶性肿瘤,典型表现为高钙血症相关症状。
1、基因突变
RET、CDC73等基因胚系突变可能增加发病风险。这类患者可能合并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或2A型,需进行基因检测筛查。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需长期监测血清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可使用凡德他尼胶囊等靶向药物。
2、电离辐射暴露
颈部放射治疗史是明确危险因素,潜伏期可达数十年。这类患者可能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严重高钙血症表现。除根治性手术外,可配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控制骨转移,使用西那卡塞片调节钙代谢。
3、甲状旁腺腺瘤恶变
长期未治疗的甲状旁腺腺瘤可能发生恶变,临床可见血钙水平突然升高伴体重下降。需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术后出现低钙血症时可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复发患者可考虑帕姆单抗注射液等免疫治疗。
4、慢性肾功能不全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能进展为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恶变。此类患者多伴有皮肤瘙痒、血管钙化等症状。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可使用拟钙剂如依特卡肽注射液调节甲状旁腺激素分泌。
5、未知因素
部分病例无明确诱因,可能与表观遗传改变有关。这类肿瘤往往生长缓慢,早期可仅表现为轻度高钙血症。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分期制定,局部进展期可联合体外放射治疗,远处转移需采用全身治疗方案。
术后患者应保持低钙饮食,避免奶制品、豆制品等高钙食物,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钙排泄。定期复查血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监测肿瘤复发迹象。出现骨痛、恶心呕吐等高钙血症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建议建立包含内分泌科、肿瘤科、外科的多学科随访体系,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