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学检测。该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起病急骤,需结合多维度评估确诊。
1.临床症状
患儿通常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喘息及呼吸困难,部分伴随发热。咳嗽初期为干咳,后期可能出现痰鸣音。喘息症状在夜间或活动后加重,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呼吸窘迫表现。喂养困难与烦躁哭闹也是常见伴随症状。
2.体格检查
听诊可闻及双肺散在哮鸣音与细湿啰音,呼气相延长。心率增快与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提示病情进展。部分患儿出现口唇发绀等缺氧体征,需立即评估血氧饱和度。胸廓过度充气可见肋间隙饱满。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病毒感染。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检测有助于鉴别细菌感染。动脉血气分析可判断是否存在呼吸衰竭,重症患儿可能出现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
4.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见双肺透亮度增强、支气管壁增厚及散在点片状阴影,严重者出现肺不张。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小气道病变,典型表现为马赛克灌注征与空气滞留,但通常仅用于复杂病例评估。
5.病原学检测
鼻咽拭子核酸检测可明确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常见病原体。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有助于回顾性诊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适用于重症或免疫缺陷患儿,但属于有创操作需谨慎选择。
家长需保持患儿所处环境湿度适宜,避免烟雾刺激。喂养时采取少量多次方式,观察呼吸频率与精神状态变化。若出现拒食、嗜睡或持续发绀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拍背促进排痰,并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雾化液等药物控制症状。定期随访评估肺功能,预防反复喘息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