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不一定是癌症,多数属于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仅少数可能发展为癌症。该疾病起源于胃肠道的间叶组织,主要与c-KIT基因突变有关,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胃肠道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差异较大,约70%-80%为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这类肿瘤生长缓慢,转移概率较低,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较好。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是评估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直径小于2厘米且核分裂象少的肿瘤通常表现为良性特征。即使存在恶性潜能,早期干预也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约20%-30%的胃肠道间质瘤具有明确恶性特征,表现为快速生长、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这类肿瘤多位于胃部以外,体积超过5厘米,核分裂象活跃,术后易复发。对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敏感是其特征之一,但耐药性问题仍需关注。基因检测对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建议确诊后定期进行胃镜或影像学复查,术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靶向药物。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优质蛋白有助于恢复。出现腹痛加剧、呕血黑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