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可能会引起类似心脏痛的胸痛症状,但通常不会直接导致心脏器质性病变。胃食管反流病引发的胸痛多与胃酸刺激食管黏膜或神经反射有关,需与心源性胸痛严格鉴别。
胃食管反流病发作时,胃酸反流至食管可能刺激食管下段黏膜,引发烧灼样胸骨后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肩背部,症状与心绞痛相似。这种疼痛多出现在餐后1-2小时、平卧或弯腰时,常伴有反酸、嗳气等消化道症状,服用抑酸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可缓解。食管痉挛或内脏高敏感性也可能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发牵涉痛,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压迫感,这类疼痛与体位变动、情绪紧张存在关联,胃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糜烂或炎症改变。
少数情况下,长期未控制的胃食管反流可能诱发食管-心脏反射,通过神经通路影响冠状动脉张力,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若胸痛伴随冷汗、向左上肢放射、濒死感等典型心绞痛特征,或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时,需优先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具有鉴别价值。对于反复胸痛患者,建议同时进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和冠脉CTA检查以明确病因。
日常应避免饱餐、睡前3小时禁食,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减少腹压增高的动作如弯腰、紧束腰带。超重者需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慎用硝酸甘油片等可能加重反流的药物。若调整生活方式后胸痛仍频繁发作,或出现吞咽困难、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应及时消化内科和心内科联合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