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行性感冒可能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等原因引起。小儿流行性感冒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鼻塞、乏力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病毒感染
小儿流行性感冒主要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毒类型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进入呼吸道,在鼻咽部黏膜上皮细胞内繁殖,导致局部炎症反应。患儿会出现突发高热、全身酸痛等典型症状。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
2、免疫力低下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6个月至3岁幼儿免疫力相对较低。营养不良、缺乏锻炼、睡眠不足等因素都会降低抵抗力。当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病原体,容易发展为流感。平时要注意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等营养素,保证充足睡眠。
3、接触传染源
流感患儿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人员密集,容易通过直接接触或共用物品传播。冬季门窗紧闭通风不良,更易造成病毒传播。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小儿流行性感冒期间要注意休息,多饮温水,进食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时可进行物理降温。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症状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流感痊愈后仍要注意防护,避免二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