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的治疗需结合急性期对症支持与后遗症期康复干预,主要通过卧床休息、药物缓解症状、物理治疗及手术矫正等方式综合治疗。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急性期表现为发热、肢体疼痛、弛缓性瘫痪等症状,后遗症期可能出现肌肉萎缩或骨骼畸形。
1、急性期对症治疗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以减少瘫痪进展风险,发热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物。肢体疼痛明显者可短期应用盐酸曲马多注射液镇痛,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抗感染。此阶段应避免肌肉注射或剧烈活动,以防加重神经损伤。
2、呼吸支持治疗
若病毒侵犯延髓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肌麻痹,需立即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严重者行气管切开术。可配合雾化吸入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稀释痰液,同时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减轻神经水肿。需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与动脉血气指标。
3、康复期物理治疗
瘫痪肢体在体温正常后48小时即可开始康复训练,包括低频脉冲电刺激仪治疗、水疗及被动关节活动。可配合针灸取穴足三里、阳陵泉等促进神经修复,使用矫形器防止足下垂畸形。每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
4、后遗症手术矫正
遗留严重关节畸形者可选择跟腱延长术、肌腱转位术等重建功能,骨骼发育异常者需行截骨矫形术。术后需继续使用下肢支具维持矫正效果,配合运动疗法增强肌力。脊柱侧凸超过40度者需考虑脊柱融合术。
5、预防与营养管理
确诊后应立即隔离并报告疾控中心,接触者需接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康复期每日补充维生素AD滴剂和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饮食增加瘦肉、鸡蛋等优质蛋白。家长需定期带孩子复查肌电图,坚持康复训练至少2年以最大限度恢复功能。
患儿居住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床垫硬度需适中防止压疮。康复阶段可结合游泳、骑三轮车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家长应记录肢体活动度变化,发现肌肉挛缩或关节僵硬时及时就医。所有治疗均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或训练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