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遗症一干活就疼可能与局部炎症未完全消退、软组织粘连、关节僵硬、骨痂形成异常或慢性劳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活动时疼痛加剧、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等方式缓解。
1.局部炎症未消退
骨折愈合过程中若局部血液循环较差或存在隐性感染,可能导致炎症反应持续存在。轻微活动时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可能伴随局部肿胀、皮温升高。需避免过度负重,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炎症吸收。
2.软组织粘连
骨折固定期间长期制动易导致肌肉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时牵拉粘连组织产生疼痛,常见于关节附近骨折。表现为特定方向活动时疼痛明显。建议逐步进行关节松动训练,可配合超声波治疗,严重者需考虑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
3.关节僵硬
长期石膏固定可能引发关节囊挛缩和软骨退化,导致关节活动度下降。强行活动时关节面摩擦增加,表现为启动痛和活动痛。需进行持续性被动牵拉训练,可遵医嘱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肉痉挛,配合蜡疗改善软组织弹性。
4.骨痂形成异常
愈合过程中若存在复位不良或过早负重,可能形成过量骨痂或畸形愈合。异常骨痂在活动时压迫周围神经血管,疼痛多呈针刺样。X线检查可见骨痂增生,需通过康复手法调整力学结构,严重畸形需手术修整骨痂。
5.慢性劳损
骨折愈合后局部力学结构改变,可能导致代偿性用力引发肌肉疲劳。表现为持续性钝痛,劳累后加重。需调整工作姿势避免单侧负荷,可进行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配合洛索洛芬钠贴剂局部镇痛。
骨折后康复期间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初期以非负重活动为主,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每日进行3-4次关节活动度训练,每次15-20分钟。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可适量增加奶制品、深海鱼类摄入。若疼痛持续超过2个月或伴随夜间痛醒,需及时复查排除内固定松动、创伤性关节炎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