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跖骨基底部骨折伴脱位需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药物治疗或手术等方式治疗。具体处理方式主要有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镇痛消炎药物辅助、康复训练及定期复查。
1、手法复位外固定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通过牵引和反向牵引使脱位关节复位,随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复位后需拍摄X线确认关节对位情况,固定期间避免患肢负重,定期复查观察愈合进度。若复位失败或固定期间发生再移位,需考虑手术治疗。
2、切开复位内固定
针对移位明显的粉碎性骨折或合并韧带损伤者。常用克氏针、微型钢板或螺钉进行内固定,术中需修复损伤的关节囊韧带。术后需配合短期石膏固定,6周后逐步开始关节活动度训练。该方法能精确恢复关节面平整度,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概率。
3、镇痛消炎药物辅助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肿胀,严重疼痛者可短期使用氨酚羟考酮片。药物使用期间需监测胃肠道反应,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联用。药物仅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复位固定等核心治疗。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装置后需循序渐进开展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踝泵运动、跖趾关节被动活动防止僵硬,4周后增加肌力训练如毛巾抓握练习,8周后逐步恢复完全负重。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配合热敷或超声波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定期复查
治疗全程需通过影像学动态监测愈合情况。复位后第3天、1周、3周各复查X线,6周评估骨折线模糊程度决定是否解除固定。术后患者还需检查内固定物位置,发现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需及时干预。复查时应同时评估足弓形态及步态恢复情况。
治疗期间须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避免吸烟及摄入酒精影响愈合。饮食需增加富含钙质的牛奶、豆腐及富含维生素D的深海鱼类,配合适度阳光照射促进骨痂形成。康复期建议穿硬底鞋保护足弓,使用定制鞋垫分散压力,6个月内避免剧烈跑跳运动。若出现持续疼痛、皮肤发紫或感觉异常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