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患者接受麻醉时需重点关注肌松药选择、术前评估及术后呼吸管理。麻醉方案需个体化调整,主要涉及避免非去极化肌松药、控制麻醉深度、备好胆碱酯酶抑制剂、监测神经肌肉功能、预防肌无力危象等环节。
1、肌松药选择
琥珀胆碱可作为诱导用药但需减量,禁用非去极化肌松药如罗库溴铵。这类药物会与乙酰胆碱受体竞争性结合,加重神经肌肉传导阻滞。术中建议采用区域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必须使用肌松药时需用四联刺激监测肌松残留。
2、术前评估
需明确患者分型(眼肌型/全身型)及当前用药情况。检测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评估肺功能与吞咽能力。术前24小时调整胆碱酯酶抑制剂剂量,溴吡斯的明片通常维持原剂量,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需持续使用。
3、麻醉深度控制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为首选静脉麻醉药,七氟烷等吸入麻醉药可能加重肌无力症状。维持较浅麻醉深度,BIS值建议保持在40-60之间。避免使用可能抑制呼吸中枢的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注射液。
4、术后呼吸管理
拔管前需确认潮气量超过6ml/kg,最大吸气压超过-25cmH2O。备好新斯的明注射液拮抗肌松残余,术后24小时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出现呼吸衰竭征兆时立即使用无创通气,必要时气管插管。
5、危象预防
术中避免低体温、酸中毒、低钾血症等诱发因素。准备甲强龙注射液应对可能的肌无力危象,术后转入ICU观察至少12小时。维持血钙浓度在正常高限,钙离子可促进乙酰胆碱释放。
术后需持续心电监护24-48小时,每日进行肌力评估。恢复饮食后继续口服溴吡斯的明片,逐步调整至术前剂量。三个月内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奎尼丁等加重神经肌肉阻滞的药物。建议麻醉前由神经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多学科会诊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