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01 08:06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包括脂肪细胞增生肥大、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慢性炎症反应以及内分泌代谢紊乱等。这些变化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骨骼发育及心理健康,需要早期干预。

1、脂肪细胞增生肥大

儿童期肥胖常伴随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和体积增大。脂肪组织过度堆积可导致脂肪细胞分泌功能异常,释放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循环,增加肝脏脂肪沉积风险。脂肪细胞增生在幼年期更为明显,可能为成年后肥胖埋下隐患。

2、胰岛素抵抗

肥胖儿童普遍存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腺需分泌更多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长期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概率。胰岛素抵抗还与黑棘皮病等皮肤改变相关。

3、瘦素抵抗

尽管肥胖者脂肪组织分泌瘦素增多,但下丘脑对瘦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饱食信号传导障碍。这种中枢性瘦素抵抗使儿童更难感知饱腹感,形成过度进食的恶性循环。

4、慢性炎症反应

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增加,促使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促炎因子释放。低度慢性炎症状态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相关。

5、内分泌代谢紊乱

肥胖可能干扰生长激素分泌节律,导致骨龄提前但最终身高受损。女孩可能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样改变,男孩可有雄性激素水平相对不足。甲状腺功能也可能出现代偿性变化。

针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建议建立规律的三餐制度,避免高糖高脂零食,每天保证60分钟以上中高强度运动。家长应定期监测儿童身高体重增长曲线,避免采取极端节食措施。对于已出现代谢异常的儿童,需在儿科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干预和运动管理,必要时考虑心理行为干预。早期控制体重增速有助于逆转部分病理生理改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