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胰腺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血常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腹腔穿刺等。儿童胰腺炎可能由胆道疾病、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外伤或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血常规
血常规是儿童胰腺炎的基础检查项目,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胰腺炎急性发作时,白细胞计数往往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血常规还能反映贫血或血小板异常等情况,有助于评估患儿整体健康状况。
2、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是诊断胰腺炎的特异性指标。胰腺受损时,这两种酶会大量释放入血,导致其水平显著升高。淀粉酶通常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峰值;脂肪酶升高稍晚但持续时间更长。两项指标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对胰腺炎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需动态监测其变化趋势。
3、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是儿童胰腺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可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及周围积液情况,同时评估胆道系统。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胰腺坏死范围和并发症,适用于病情严重或诊断困难的病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胆源性胰腺炎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胰胆管解剖结构。
4、基因检测
对于反复发作的儿童胰腺炎,需考虑遗传因素可能。基因检测可筛查PRSS1、SPINK1、CFTR等与遗传性胰腺炎相关的基因突变。这类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特别是有家族史的患儿更应重视。
5、腹腔穿刺
当怀疑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或积液时,可能需要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穿刺液淀粉酶测定有助于鉴别胰腺来源的腹腔积液,细菌培养可明确感染病原体。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通常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
儿童胰腺炎确诊后,家长需配合医生做好患儿的饮食管理。急性期应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症状缓解后从清淡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恢复期要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胰腺负担。日常需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胰腺功能。若患儿出现持续腹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