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可通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就医评估等方式确认。艾滋病通常由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可能伴随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等症状。
1、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高危行为后4-12周可检测。若结果为阳性需进一步做免疫印迹试验确诊。检测前避免过度紧张,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窗口期可能出现假阴性,需结合其他检测综合判断。
2、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能直接检测病毒RNA,窗口期更短,高危行为后7-14天可检出。适用于早期诊断和抗体检测不确定的情况。检测需在具备资质的实验室进行,费用相对较高但准确性较好。
3、就医评估
感染科或传染病专科医生会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若确诊需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多替拉韦钠片等。医生同时会评估机会性感染风险并制定随访计划。
4、阻断治疗
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可进行暴露后预防,使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片、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等药物组合,连续服用28天。阻断效果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越早开始成功率越高,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
5、心理干预
怀疑感染期间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确诊患者可加入病友互助组织,社会支持有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医疗机构通常配备专职心理辅导人员,提供保密咨询服务。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发生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力,确诊患者需严格按时服药并定期检测病毒载量。任何不明原因发热、腹泻持续超过1个月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