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泡泡不一定是肺炎,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是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的表现。
新生儿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吞咽功能较弱,容易出现吐泡泡现象。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清醒安静状态,泡泡量少且清澈,宝宝无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随着月龄增长,唾液分泌和吞咽功能逐渐协调,吐泡泡现象会自然消失。家长只需注意保持宝宝口周清洁,避免唾液刺激皮肤。
当吐泡泡伴随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呻吟、口唇发绀等症状时,需警惕肺炎可能。新生儿肺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除吐泡泡外,可能出现拒奶、体温异常、精神萎靡等表现。胃食管反流也会导致吐泡泡,常见于喂奶后,宝宝可能出现呕吐、哭闹、弓背等不适表现。先天性食管闭锁等畸形疾病虽然罕见,但也会引发吐泡泡并伴有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
建议家长每日记录宝宝吐泡泡的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喂奶后竖抱拍嗝,保持头高位半小时。使用纯棉口水巾及时擦拭,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如发现吐泡泡量突然增多、泡泡呈黄色或带有血丝,或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医生可能通过听诊、血常规、胸片等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病因给予雾化吸入、抗生素等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