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淀粉样变性的检查项目主要有尿常规、血液检查、肾脏超声、肾活检、骨髓活检等。肾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由淀粉样蛋白沉积在肾脏组织引起的疾病,早期诊断对治疗至关重要。
1、尿常规
尿常规是筛查肾淀粉样变性的基础检查,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等异常。淀粉样蛋白沉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后,尿液中会出现大量蛋白质,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镜下血尿。尿蛋白定量检测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但无法区分淀粉样变性与其他肾脏疾病。
2、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免疫固定电泳等项目。肾功能指标可反映肾脏受损程度,约半数患者存在血清肌酐升高。免疫固定电泳能检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对AL型淀粉样变性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时需结合血清游离轻链测定提高检出率。
3、肾脏超声
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形态和血流情况,典型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伴回声增强。超声检查无创便捷,能排除肾结石、梗阻等其他肾脏疾病,但对淀粉样变性缺乏特异性,不能替代病理诊断。
4、肾活检
肾活检是确诊肾淀粉样变性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观察刚果红染色阳性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穿刺组织还需进行免疫组化或质谱分析以确定淀粉样蛋白类型,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5、骨髓活检
骨髓活检适用于疑似AL型淀粉样变性的患者,可检测浆细胞克隆性增殖。约10%-15%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会继发淀粉样变性,骨髓检查能明确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为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确诊肾淀粉样变性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多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日常应注意控制血压和蛋白质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水肿、泡沫尿等症状时应尽早就诊,定期监测肾功能变化。治疗方案需根据淀粉样蛋白类型个体化制定,部分患者可能需接受干细胞移植或靶向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