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的人皮肤上那些不起眼的红印,可能正在酝酿一场健康危.机。当身体某个部位持续受压超过2小时,皮下组织的供血就会受到影响,就像被掐住的水管。这种看似微小的变化,往往被忽视却可能发展成难以愈合的创面。
一、压疮发展的四个危险阶段
1、一期压疮
皮肤出现持久性红斑,按压不褪色。此时及时解除压力,皮肤可恢复正常。
2、二期压疮
表皮破损形成浅表溃疡,可能伴有水疱。这个阶段需要专业伤口护理干预。
3、三期压疮
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组织。伤口边缘会出现内卷,容易继发感染。
4、四期压疮
损伤深达肌肉、骨骼,常伴有坏死组织。这种情况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
二、五个关键预防措施
1、定时改变体位
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使用软枕支撑身体空隙。侧卧时保持30度角,避免直接压迫髋部。
2、选择合适支撑面
使用动态减压床垫或坐垫,分散身体压力。注意检查支撑面是否出现下陷变形。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每天用中性洗剂轻柔清洁,尤其注意皮肤皱褶处。失禁后要及时清理,预防潮湿刺激。
4、加强营养支持
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营养不良会显著增加压疮风险。
5、每日皮肤检查
重点观察骨突部位,如骶尾、足跟、肘部等。发现皮肤发红要及时处理。
三、三类高危人群要特别注意
1、脊髓损伤患者
感觉障碍使他们无法感知压迫疼痛,需要他人协助翻身。
2、营养不良老人
皮肤变薄弹性差,轻微摩擦就可能造成损伤。
3、重症监护患者
医疗器械(如氧气管、固定带)长时间压迫局部皮肤。
四、家庭护理常见误区
1、过度按摩发红部位
这会加重局部组织损伤,正确做法是解除压力。
2、使用环形垫圈
反而会造成周边组织新的压力点,应该选用整体减压垫。
3、依赖气垫床不翻身
再好的减压设备也不能完全替代人工翻身。
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用在压疮上再合适不过。有位护理专家说得好:"压疮不是技术活,而是良心活"。简单的翻身动作、细心的皮肤检查,就能避免卧床亲人承受不必要的痛苦。记住,皮肤上的每处红印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值得我们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