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这个词最近几年火得不行,从手机膜到眼镜片,各种防蓝光产品层出不穷。商家宣传得天花乱坠,好像不买防蓝光产品眼睛就要报废似的。但真相到底如何?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
一、蓝光到底是什么来头?
1、蓝光的真实身份
蓝光是可见光谱中波长较短的部分,介于400-500纳米之间。它无处不在,阳光里、电子屏幕里、LED灯里都有它的身影。
2、蓝光的双重人格
蓝光并非全是坏蛋。波长在480纳米左右的蓝光对人体生物钟调节有重要作用。但波长在415-455纳米的高能短波蓝光,确实可能对视网膜造成潜在伤害。
3、蓝光伤害的真相
实验室研究显示,长时间高强度暴露在特定波段的蓝光下可能损伤视网膜细胞。但日常生活中的蓝光强度远低于实验水平,伤害程度被严重夸大了。
二、防蓝光产品的4个真相
1、防蓝光眼镜的效果
市面上大多数防蓝光眼镜只能过滤15%-20%的蓝光,而且主要过滤的是无害蓝光。真正有害的高能短波蓝光很难被普通镜片阻挡。
2、手机防蓝光膜的作用
这些膜通常只能减少10%左右的蓝光,效果微乎其微。而且贴上后屏幕颜色失真,反而可能加重眼睛疲劳。
3、电子设备的护眼模式
这个功能确实能减少部分蓝光,但代价是屏幕发黄。其实更有效的方法是调低屏幕亮度,保持适当观看距离。
4、防蓝光台灯的玄机
很多所谓防蓝光台灯只是把灯光调暖,蓝光总量并没有显著减少。选购时要注意看光谱图,别被营销话术忽悠。
三、比防蓝光更重要的5件事
1、控制使用时间
连续使用电子设备不要超过1小时,适当休息比任何防蓝光产品都管用。
2、保持适当距离
手机保持30厘米以上,电脑保持50厘米以上,电视保持3米以上的观看距离。
3、注意环境光线
使用电子设备时,环境光线要充足,避免在黑暗环境中长时间盯着屏幕。
4、多眨眼
专注看屏幕时眨眼次数会减少,有意识地多眨眼可以缓解眼睛干涩。
5、定期远眺
每20分钟看看远处,让眼睛的调节肌肉得到放松。
四、这些人可能需要防蓝光
1、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8小时的人群
可以考虑适度防护,但重点还是要注意用眼习惯。
2、有视网膜病变风险的人群
如糖尿病患者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防护措施。
3、对光特别敏感的人群
如果确实感觉电子屏幕刺激眼睛,可以尝试防蓝光产品。
4、夜间使用电子设备者
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这时开启护眼模式有一定帮助。
防蓝光产品不是必需品,与其盲目跟风购买,不如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记住,任何防护产品都比不上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下次再看到"不防蓝光眼睛就会坏"的宣传,你就知道该怎么判断了。保护眼睛,科学用眼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