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是怎么引起的?心脑血管原因最常见,不排除其他可能
发布于 2025/06/27 16:56
发布于 2025/06/27 16:56
缺血性中风就像身体里的"交通大堵塞",当脑部血管突然被"路障"堵住,脑细胞就会因为"断粮"而罢工。这种危险的状况,往往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肇事原因",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脑血管健康。
1、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壁逐渐形成斑块,就像水管里的水垢。这些斑块可能突然破裂,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颈动脉和脑动脉的斑块尤其危险。
2、小动脉玻璃样变
长期高血压会让脑部小血管壁变厚变脆,管腔逐渐狭窄。这种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
1、房颤导致的血栓
心房颤动时心脏跳动,容易在心耳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可能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引发栓塞。
2、心脏瓣膜病变
风湿性心脏病或人工瓣膜可能产生微小血栓。这类血栓通常较大,堵塞的血管也更粗。
1、血液黏稠度增高
脱水、红细胞增多等情况会使血液变"稠",流动速度减慢,增加血栓风险。
2、凝血功能异常
某些遗传性疾病或肿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自发形成血栓。
1、血管炎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攻击血管壁,造成血管炎症和狭窄。
2、血管痉挛
偏头痛发作时可能伴随脑血管痉挛,严重时会导致血流中断。
3、低血压状态
血压突然下降时,脑部供血可能不足,尤其是已有血管狭窄的人群。
预防胜于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是保护脑血管的基础。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查颈动脉超声,房颤患者要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记住,中风前的预警信号包括突然的面部不对称、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出现这些症状要立即就医。脑血管健康需要日常精心呵护,从今天开始关注你的血管状态吧!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