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牙齿不齐可通过佩戴矫治器、功能矫形治疗、正畸牵引、拔牙矫正、手术矫正等方式改善。牙齿不齐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乳牙早失、颌骨发育异常、外伤等原因引起。
1、佩戴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通过粘接在牙齿表面的托槽和弓丝施加持续力,逐步调整牙齿位置,适用于恒牙列中重度拥挤或错位。活动矫治器可自行摘戴,多用于替牙期轻度畸形矫正,如反颌或间隙管理。隐形矫治器采用透明牙套分阶段施力,兼顾美观与功能,适合青少年简单病例。
2、功能矫形治疗
针对颌骨发育异常导致的牙齿不齐,通过肌功能训练器或FR-III型矫治器引导下颌位置,改善骨性II类或III类错颌。适用于8-12岁生长发育高峰期儿童,需配合每日佩戴12小时以上,疗程6-18个月。治疗期间需定期调整矫治器并监测颌骨生长趋势。
3、正畸牵引
对于埋伏牙或阻生牙导致的牙齿排列异常,采用弹性牵引装置将牙齿逐步导入牙弓。常见于上颌尖牙阻生病例,需先通过外科手术暴露牙冠后再粘结牵引附件。牵引过程中需控制力度避免牙根吸收,每月复诊调整牵引方向,平均疗程需6-12个月。
4、拔牙矫正
严重牙列拥挤病例可能需要拔除前磨牙创造间隙,通常选择第一前磨牙以协调牙量与骨量关系。拔牙后通过矫治器内收前牙关闭间隙,需特别注意中线控制和后牙咬合关系建立。该方式适用于恒牙列拥挤度超过8毫米的病例,治疗周期约18-30个月。
5、手术矫正
成年患者或严重骨性畸形需配合正颌手术,如上颌LeFortI型截骨或下颌矢状劈开术,矫正颌骨三维位置异常。术前需进行1-2年术前正畸排齐牙列,术后再精细调整咬合关系。手术矫正适用于颌骨发育过度或不足导致的功能障碍及面部畸形。
建议家长每半年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乳牙期发现反颌或深覆盖应及时干预。日常生活中需纠正咬唇、吐舌等不良习惯,避免长期使用奶嘴。均衡摄入钙磷含量高的食物如乳制品、鱼类,配合咀嚼粗纤维食物促进颌骨发育。正畸治疗期间需加强口腔清洁,使用冲牙器和间隙刷维护矫治器周围卫生,定期复查调整矫治力度。